8月21日上午9:30,上海大學張婷婷教授開啟了孔學堂第917場傳統文化公益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的主題是“梅蘭芳與劉海粟的交往”,貴州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貴州大學青年學術骨干付星星擔任學術主持。

上海大學教授張婷婷
梅蘭芳與劉海粟,一為京劇表演巨擘,一為“海派”畫壇泰斗,雖藝術門類不同,但他們因“戲”“畫”而結緣,交往甚密,可說終其一生,都在尊重并關注彼此藝術的發展。梅蘭芳于畫中求戲,其功雖在京劇表演,其繪畫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小覷。劉海粟于戲中求畫,將京劇流派與繪畫風格相互結合,旁通兩門藝術的意境精神。梅蘭芳與劉海粟生活在同一時期,考察他們的交往活動,可映現20世紀藝術的發展樣態。

貴州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副教授付星星
張教授從因畫定交、泰翁訪華、失友之痛、歐游弘藝、滬上知交、抗戰相惜、戲畫相通七個方面講授了戲曲大家梅蘭芳與畫壇泰斗劉海粟的交往歷史。張教授從藝術本位的研究場域出發,將藝術研究、美學研究與歷史研究相結合,將之于舞臺表演的京劇藝術與之于圖畫生產的繪畫藝術相聯系,展現了20世紀中國藝術家以兼容并包之藝術態度與藝術人生,呈現了絢爛多姿的藝術創造與藝術精神。張教授指出梅蘭芳先生在不斷追尋完美藝術人生的藝術實踐中,除了對于舞臺京劇藝術精益求精的藝術展現之外,還潛心于書法、繪畫的專研。在繪畫與表演兩種不同藝術形式中,發現其間共通的藝術精神與藝術旨趣,亦如張教授所言:“梅蘭芳從宣紙上的濃涂淡抹、寫意傳神揣摩舞臺上的表演,以此塑造靈動的人物形象,烘托寫意的藝術意境。繪畫帶給他的不僅是個人的藝術修養,更是戲曲表演的養分與啟發!泵诽m芳先生在京劇與繪畫相結合的藝術實踐中不斷尋求藝術的共通性,并與畫壇泰斗劉海粟先生建立了深厚的人生的情誼!皣缕澍Q矣,求其友聲”。劉海粟先生在與梅蘭芳的交往中,通過京劇藝術,尤其從梅蘭芳的戲曲表演中汲取繪畫創作的精神資源。

講座現場
張教授根據文獻資料,從歷史脈絡的視域深入發掘梅蘭芳與劉海粟的交往過程與交往歷史,在歷史細節的描述與分析中再現了梅蘭芳與劉海粟因藝術而結緣的人生歷程。在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的歷史場域中,梅蘭芳先生與劉海粟先生分別以戲曲與繪畫展現了中國藝術文明的精粹,并在泰戈爾異域之眼的啟示中,加深了梅蘭芳與劉海粟對彼此藝術領域更加深入的領悟與實踐。在失友之痛、歐游弘藝、滬上知交、抗戰相惜的歷史史實的演進中,張教授深入細致地講述了梅蘭芳、劉海粟共同經歷了新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激烈沖擊,中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劉海粟、梅蘭芳承擔起溝通中西方文明的使命,正如張教授所說:“梅、劉二人交往的展開,仿佛是中國藝術發展的一個縮影,他們均覺帶著文化自覺的使命,推進中國的戲劇與繪畫匯入世界文化潮流,破除西方國家認識之成見,了解中國藝術獨有的價值與魅力,同時也打開國人的藝術眼界,在多元文化的氛圍中,獲得可資借鑒理論與方法,從而謀求民族藝術向前發展的新動力!

講座現場
張教授談梅蘭芳與劉海粟的交往,在歷史與藝術,時間與空間,戲曲與繪畫的交互融合中,呈現了以梅蘭芳、劉海粟為代表的中國傳統藝術家在新舊文化、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的歷史場景中對于本國藝術精神的堅守與弘揚,對西方文明的接受與創新;呈現出以梅蘭芳、劉海粟為代表的藝術家是“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中國古典精神的追求者與實踐者,他們在歷史與傳統大變革的浪潮中,攜帶著中國傳統藝術家最精粹的藝術精神與藝術境界走向現代歷史舞臺,他們將戲劇與繪畫藝術相結合,是尋求并踐行藝術共通性原則的典范。張婷婷教授的講座引起了廣大聽眾的強烈共鳴,深受廣大聽眾好評。文/付星星圖/李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