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9日,由國際儒學聯合會、光明日報社及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聯合主辦的2022年“孔學堂四季論辯大會”第三場在孔學堂舉行,就“國學的復興如何從娃娃抓起”主題進行探討。

山東曲阜師范大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宋立林,深圳大學教授、周易研究會的副會長問永寧,武漢大學國學院教授、院長、湖北省國學研究會會長孫勁松,深圳大學國學院教授、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王興國作為論辯嘉賓,展開論辯。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國學院教授,武漢大學陽明學研究主任,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歐陽禎人主持。

什么是國學?
“國學是一個學術界和民間用語,官方的文件和文本當中很少用‘國學’一詞,官方用語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果不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們說的國學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樣的,可以相互替換!彼瘟⒘直硎,廣義地定義國學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狹義地定義國學就是儒家六經之學。

山東曲阜師范大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宋立林
“國學是一個世界性的概念,我們理解國學,不應該局限于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蓖跖d國從全球化的角度解釋了國學的概念,他認為,對國學的了解要站在全球化的視野和高度上看,需要有一種新的國學概念,要對經史子集為主的經典內容繼承、保留下來,并傳承下去。同時還需要吸收、開放、了解融合國外的優秀傳統文化,這可以輔助我們把國學的教育做到更好。
為什么要學習國學?
“一個民族的形成和它的歷史、文化密不可分。民族的特質、民族的精神凝聚在歷史文化的演變過程之中,通過學習歷史文化,了解歷史傳統,把握中華精神,才能明白中華民族在今天、在未來應該怎么走!彼瘟⒘直硎,中華傳統文化對于中國人來說是根與魂,學國學就是培根鑄魂,更好做一個中國人,更好吸收人類創造一切文明成果,更好推進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

深圳大學教授、周易研究會的副會長問永寧
問永寧則從知識性、社會性、精神性三個層面闡釋了為何要學國學。他指出,傳統文化是經過長時間打磨的經典,能夠幫助人們學習更多的知識來認識世界、了解社會;作為社會中的人,日常交往禮儀、行為規范等都包含在傳統文化中,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培養我們的良好的行為舉止規范;同時,個人也需要在傳統文化中去汲取營養,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來應對社會的各種壓力。

深圳大學國學院教授、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王興國
“生活在21世紀的今天,整個世界、整個社會節奏變得非?,壓力非常大,學習國學有利于我們調節心理壓力,讓我們對人生的意義、目的有清楚的認識和了解,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和把握,在此基礎上可以正確處理精神危機!蓖跖d國認為,不管用什么方法和渠道來學習國學,都是要培養健康和高尚的、理性的人格,只有這樣國學才可以落到實處,才有意義。
國學復興,如何從娃娃抓起?
王興國認為,國學的學習,無論學術上、學識上、知識上、人格上、精神內涵上,都能為孩子健康發展打下非常堅實的基礎。他建議,“從啟蒙讀物開始,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等,還可以學習國畫、圍棋以及古琴等,這些都可以陶冶性情!蓖瑫r,閱讀一些國外經典名著,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能夠幫助我們開拓視野,面向世界。

武漢大學國學院教授、院長、湖北省國學研究會會長孫勁松
孫勁松則從《三字經》說起,強調強調兒童的學習是一生的基礎。他進一步指出,一開始從禮儀行為教育開頭,到后面的知識教育,不斷用古代常識,四書五經、小學,到經史,到集,最后的目的是進入實踐,“幼兒學,壯而行”。從行為開始到最后實踐完成,這些內容里面當然是一個大的傳統文化精華都包括了,而且可以不斷根據現代社會的形式加以擴展,常識教育擴展到科學教育。經史教育也可以擴展到本國的他國的這些東西,整個來說是講內化的行為,知識把禮儀道德各方面的行為更明晰,明晰了之后更加注重社會實踐,知和行、行和知互動,形成體系。

“國學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指導。我們每個人生命都有一個方向盤,要給孩子一個這樣的方向盤!彼瘟⒘直硎,我們是引導、倡導孩子學習國學,而不是強迫。國學的教育就是在創造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才是符合國學精神的效果,才會真正落地開花結果。
社會、政府、學校、家庭在國學教育中扮演何種角色?
問永寧認為,政府可以通過多元化的形式支持國學教育。政府要積極普及相關國學知識,讓社會對中華傳統文化形成一種共識和文化自信。

“學習國學的社會環境,應該通過各種各樣方式來打造,通過社區、街道、鄉村等層面開展講座、論壇等豐富的學習活動去引導!蓖跖d國認為。
宋立林則表示,要正確看待國學今天在教育當中的地位。父母、學校不應該以功利主義的態度對待國學教育!皩W國學的方法不對,學生會討厭國學,越讓他學就越叛逆!

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國學院教授,武漢大學陽明學研究主任,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歐陽禎人
“在孩子學習國學的過程中,作為父母以身作則、經常性的陪伴,這就是學習國學最好的方式!睔W陽禎人表示,學經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培養的是孩子的寧靜、寬容、厚道!拔覀冎挥型ㄟ^千百年來所形成的經典,人才能真正的堅守我們真善美的道路。在側隱之心、悲憫之心、社會之心、恭敬之心、良知之心的潛力挖掘上,我們才可以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記者:田鈺琳 實習生 朱玉群
圖片: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