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年一度的學術委員總結會,也是找不足,補短板的“關門提高會”。

孔學堂學術委員會年會暨“新時代古籍整理與研究”學術研討
8月6日,孔學堂學術委員會年會暨“新時代古籍整理與研究”學術研討活動舉行。來自全國著名高校和學術機構的25位孔學堂學術委員齊聚孔學堂,對孔學堂學術委員會2022年度學術工作報告進行審議,對“新時代古籍整理與研究”進行研討。
孔學堂學術委員會執行主席徐圻主持會議,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主任、黨委書記戴建偉,孔學堂學術委員會主席郭齊勇出席年會。

孔學堂學術委員會執行主席徐圻主持會議
會議增補陳引馳、貢華南、潘斌為學術委員,索曉霞不再擔任孔學堂學術委員。戴建偉擔任秘書長,肖立斌擔任常務副秘書長。

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主任、黨委書記戴建偉擔任孔學堂學術委員會秘書長
會議聽取2022年孔學堂學術委員會工作報告,對孔學堂10年與孔學堂現象進行學術研討;對孔學堂書局圖書選題,《孔學堂》雜志發展規劃進行溝通;對貴州省2023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國學單列重大課題選題進行評審。并同步舉行“新時代古籍整理與研究”學術研討。

“新時代古籍整理與研究”學術研討
“2022年是孔學堂創建10周年。學術委員會在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傳播上,有成績也有差距!睍,徐圻從高校入駐研修、對外合作交流、學術論壇創新、學術交流成果、課題研究成果、學術品牌打造、學術期刊出版等方面,對2022年孔學堂工作進行總結。
回顧,為了更好的出發 回顧的目的,更多是為了查找不足,補齊短板。
“排難而進,是今年孔學堂與知名院校、科研機構、學術組織開展合作研究的關鍵詞!痹谕七M學術研究方面,徐圻透露,截止目前,孔學堂已和30個國內外入駐研修機構簽約,并相繼開展多方面合作。

與會專家學者討論“孔學堂現象”
此外,以創新工作方法和傳播方式,開展高層次的學術活動,進而產生高質量的學術成果,是提升孔學堂學術品牌的關鍵。
“孔學堂10周年,我們不慶祝,只回顧和思考!闭劶10年發展歷程,徐圻坦言,并無前人和旁人參照的孔學堂,不僅有思路,更有推進力,“沒有‘創新’就沒有孔學堂,未來怎么發展,需要學術委員會的每一個人,查找不足,補齊短板!

郭齊勇坦言,“孔學堂10年辛苦不尋!
“10年辛苦不尋常,我們見證了第一個10年,要迎接第二個10年!闭劶斑^去,郭齊勇表示,從“游擊戰”到“陣地戰”,從“隨意的,偶然的”,到“科學的,必然的”,10年來,孔學堂立足貴州,面向全國,成為全國高端的文化學術交流平臺和傳習研修基地。
“談規劃,我們要吸收各位委員的智慧,在入駐研修、創新學術交流、提升科研成果上,有更多的改進和突破!闭劶拔磥,郭齊勇認為,在融媒體時代,如何利用傳播優勢,將傳統和現代結合,將“笨重”的文化活動傳播推廣,是孔學堂新時期面對的新挑戰之一,“貴州能在全國做出這樣的文化影響,不容易,我們有這么好的硬件、軟件條件,還有很多事情可做!

孔學堂學術委員會年會暨“新時代古籍整理與研究”學術研討
規劃,持續打造“孔學堂現象”
“孔學堂現象”,這是對孔學堂建設發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最有力的概括。
而孔學堂“并非完美”,這個現象級的國學勝地如何實現“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會上,學術委員們立足孔學堂自身獨特優勢,就“十年孔學堂與孔學堂現象”進行研討。

與會專家學者認真聆聽2022年孔學堂學術工作報告
“孔學堂形成了什么樣的現象?我想,是堅守中華文化傳統,但絕不封閉,絕不搞‘假大空’的東西!笨讓W堂學術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姚新中教授認為,孔學堂給予學者寬松、自由的論辯、交流,讓大家在“動”中砥礪,“這樣的環境氛圍,在全國都很少見!

孔學堂學術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姚新中
創辦孔學堂,意味著人文活動空間的擴大,代表著貴州重建文化秩序的努力,也顯露出人文中國的新氣象。如何把老祖宗的好東西講清楚、傳下去,孔學堂更像是“文化實驗地”。

孔學堂學術委員,貴州大學教授張新民
“我們都是從歷史看今天,從今天看未來,然后在歷史、今天、未來中無休止的對話?讓W堂作為一個現象,我想,要放到歷史大局看!睂Υ,孔學堂學術委員,貴州大學教授張新民認為,孔學堂就像“文化實驗地”,其意義、價值的評估無需多言,“發展空間和待完善的地方還有很多,但我們既然做起來了,就一定要做好,把它當成真正的學術、文化的、影響中國人乃至于到全世界的學術精神性的、高品位的學術陣地!

會議對孔學堂書局圖書選題,《孔學堂》雜志發展規劃進行溝通 為把孔學堂建設成文化高地,貴州拿出的是智慧和勇氣。但,孔學堂只是文化現象嗎?
“孔學堂不能僅僅停留在文化現象上!睂Υ,孔學堂學術委員,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教授顏炳罡認為,孔學堂現象,是一種從文化現象變為價值導向的一種現象,“以往我們偏重于研究,教化能不能更深入一步?如何落地?如何進行更深入、深層次的挖掘,是我們當代學者的使命!

孔學堂學術委員,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教授顏炳罡 此外,楊國榮、胡曉明、舒大剛、董平、干春松、吳震、張文江等專家學者,也分別從國學傳播的對象、研究成果的個性化、學術平臺建設等角度,分享了自己的不同見解。

會議對貴州省2023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國學單列重大課題選題進行評審
“孔學堂是貴陽‘爽心’文化的最大品牌!辟F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主任、黨委書記戴建偉表示,孔學堂作為新時代貴州文化建設的標志性品牌,將持續打造學術平臺、教化平臺、交流平臺,“做文化、做學術、做普及、做研究,成為文化品牌,是孔學堂的初心和目標!

會議對孔學堂10年與孔學堂現象進行學術研討
據悉,孔學堂學術委員會是孔學堂的學術審議機構,自2014年成立至今,切實履行相關職能,為孔學堂研修、交流、出版等學術活動提供了指導、咨詢、決策作用,積極促進孔學堂學術活動健康發展,為孔學堂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作者: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記者:應騰實習生朱玉群
圖: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