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貴陽孔學堂作為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3年時間里,貴陽孔學堂始終致力于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植于百姓生活,讓文化傳承更好地服務于廣大民眾,也讓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種子落地開花。

“開筆禮”現場
在過去的2021年,從正衣冠、拜先師、朱砂啟智、學寫“人”字的“開筆禮”,到做月餅、制花燈、猜謎語的“我們的節日·中秋”等系列傳統文化活動,孔學堂在線上“火”起來、線下“動”起來的實踐中,持續“發力”讓傳統文化“活”在當下,不斷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破圈”傳承。
“四禮”望一生文化潤人心
“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5月11日,貴陽市清華中學近600名莘莘學子,在孔學堂禮儀廣場明禮立志,宣告著自己邁向“成人”的人生新階段。
與孔學堂延續了8年的成人禮不同的是,2021年的“成人禮”強化了“家國擔當”“愛黨愛國”等紅色主題,向這群即將完成角色轉變、宣告長大成人的青少年們,傳遞著中國共產黨自強不息、砥礪奮進的精神密碼。
“步入成年,意味著責任與擔當!闭缳F州省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分黨組書記、主任,孔學堂理事會常務理事趙宇飛在做長者聆訓時所說,“成人禮”只是一場短暫的儀式,成長則是漫長的修行,在未來的道路上,青年們應繼續保持理想和志向,做一名肩負責任、不懼風霜的新時代青年。

2021“成人禮”
九九重陽凝聚了中華民族千秋萬代“老吾老”的濃濃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風范。10月14日,在8組三世同堂模范家庭的家風故事中,孔學堂2021年的“敬老禮”來到了貴陽市中天花園廣場,弘揚家庭孝老敬老傳統美德,傳承良好家訓家風。

2021年“敬老禮”活動現場
老人端坐高堂,子女跪拜敬茶、小朋友跪拜敬糕、為老人簪花送福......一項項儀式,傳遞著熾熱的親情與孝愛,再現了傳承千年的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孝老的孝親敬老。
“平等、和睦、有愛,是我們家一直以來的相處模式”。這是來自云巖區的張勝文、吳慧蘭家庭的家風理念。爺爺張勝文是一名擁有39年黨齡的老黨員,兩位老人很尊重孩子們的想法,孩子們也很體諒和愛護老人。平等、和睦的精神為這組家庭增添了濃濃的人情味和深刻的文化底蘊,讓在場所有人為之動容。

為老人送上糕點
從孔學堂園區走進更貼近生活的社區之中,2021年的“敬老禮”真正地將傳統文化送到了百姓家門口!斑@是一次傳統文化的熏陶,希望孔學堂有更多的活動能走進社區、親近百姓!睆垊傥拈L子張擎說。

朱砂啟智
開筆啟智,禮立人生。10月18日,由貴陽孔學堂主辦的2021年“開筆禮”文明實踐活動在云巖區北京芳草地國際學校貴陽分校舉行。865名身著漢服的朝氣蓬勃的小學一年級學生,在家長、老師和同學們的見證下完成了入學啟志的第一“禮”。

學“人”字、寫“人”字
手握狀元筆,在方方正正的紙張上書寫出大大的“人”字,以期為人正直;將自己的理想寫在心愿卡上,許下屬于自己的小小愿望;朱砂啟智,寄托著師長對孩子的美好祝!@是孔學堂為孩子們“種下”的第一粒傳統文化種子。
學生苗舒雅印象最深刻的是學寫“人”字,在一撇一捺中寫下了一個大大的“人”。在班主任姚雨婧心中,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同學們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11月7日,10對新人積極響應移風易俗、婚事新辦的號召,在孔學堂“中華婚禮”的現場,遵循古禮,步履優雅而莊重地進入婚禮現場,許下雙方愛情的承諾,共赴美好姻緣。

中華婚禮現場
2021年的中華婚禮,結合孔學堂地理建筑等因素,設計了飽含深意的儀式流程,如新人“傳席跨鞍”走過“此心光明石”,攜手邁上“三生橋”等,并特請本土名家為新人定制婚書、印章等文創產品,“誠意”十足。

新人聘禮
“為新人們舉行公益集體婚禮,既保留中華民族禮儀文化底色,又體現了禮儀文化融入當代社會的創新性發展!辟F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推廣部部長翟佳表示,希望通過中華婚禮,積極引導青年朋友們樹立積極健康的婚姻價值觀和文明節儉婚慶消費觀。
我們的節日文化的親啟
百節春為首,2月12日,農歷新年到來,開啟了2021年的孔學堂“我們的節日”系列傳統文化活動。

孔學堂春節主題游園登福梯
從大年初一到初六,2021(辛丑)年孔學堂春節主題游園活動,通過氛圍營造的形式,設計“迎新納福街”“登福梯”“家訓家風墻”等主題打卡點,讓市民在濃厚的節日氛圍中,自助游覽感受濃濃的年味兒,吸引了上萬名游客和市民前去打卡、歡樂過年。
春節過,元宵到。2月26日,孔學堂六藝學宮回廊檐上,百盞謎語燈籠整齊懸掛,游客和市民不停地穿梭其中,選擇不同謎面進行解答,感受著新春佳節的歡樂年味。

“我們的節日·清明”品茶
暮春四月,是個踏青的好季節,也是傳統的祭祀之時。2021(辛丑)年孔學堂“我們的節日·清明”活動以“懷人天氣日初長”為主題,通過線上文明祭祀和線下踏春游園兩條核心主線,通過“遙寄哀思·禮敬故人”的形式引導文明祭祀新風尚。

“我們的節日·清明”“云端”活動
從在線知識問答,到“云端”緬懷H5,再到邀請了貴州民族大學教授、民俗學專家龔德全教授和主播易雯一同進行網絡直播,與線上觀眾分享清明習俗文化并共同體驗傳統習俗互動項目;顒庸参1000余名市民現場體驗,線上網絡直播及互動游戲覆蓋人群10萬余人次,讓廣大市民朋友通過線上線下活動共享優質、精品的文化盛宴。

端午詩會
又是一年端午至,又逢粽葉飄香時。6月14日,“我們的節日·端午”孔學堂2021(辛丑)年端午節傳統文化活動如期而至。
與往年不同的是,2021年端午活動結合“建黨百年”的主題,重點推出了“端午詩會”,以“端午抒懷”“詠古以今”“風華百年”三個篇章共同呈現端午文化魅力和家國情懷。

“我們的節日·端午”包粽子體驗
期間,還有端午習俗互動體驗、端午主題講座、線上詩詞征集、線上H5互動問答等活動,活動吸引2000余名市民朋友進園參與,超過60萬人次參與到線上活動。

端午講座
“端午節能夠歷經兩千多年經久不衰,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傳承屈原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饼彽氯淌诒硎,不論時代如何變遷,屈原身上折射出的家國情懷都是不可磨滅的閃光點,“屈原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統一的文化符號,也賦予端午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意義,這是端午節歷史與當下的一種品格,也是其傳承至今的根源所在。

“我們的節日·中秋”小朋友親手制作月餅
聞著陣陣桂香,團圓的節日來臨。自9月10日起,孔學堂“我們的節日·中秋”先后推出了中秋線上H5互動猜燈謎活動、線上公益講座《中秋節與清人的中秋詞》、線上直播講座《中華燈謎猜射技巧與欣賞》等線上活動。中秋節當天,一場別開生面的中秋“斗謎大會”網絡直播更是引來了40萬余網友的廣泛關注。

中秋游園活動現場
與以往不同的是,在線下體驗活動方面,為積極落實省市“強省會”重要舉措,孔學堂采取“走出去”的模式,攜手貴陽市知名文化地標——甲秀樓,聯合打造推出中秋游園體驗、大眾猜燈謎等精品活動,為廣大市民游客帶來了一場高質量的中秋文化盛宴。
在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歷史長河中,這些傳統節日生生不息流傳至今,孔學堂將“我們的節日”系列傳統文化活動轉化為一場場特色文化IP,不僅承載了中華民族文化血脈與跨越時代的生命力,也凝聚著新時代文明力量,弘揚著新時代文明新風。

認真做燈籠的小朋友
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推廣部部長翟佳表示,孔學堂作為貴陽市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走出去”的模式將傳統文化送進了社區,送進市民朋友心中,讓市民朋友們能在家門口過傳統文化節日,讓傳統文化更好地服務于廣大民眾,也是讓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種子在社區落地開花。